突如其来的秋季反思

反思来的很突然,人随运走,兴由事发。

一切很突然,一切又有迹可循。

五月份时,Boss让我停掉一切研发事项,开始统筹变更管理;九月初,我从研发转为项目管理;

通俗来说,某些原因导致的医疗器械中的DMR变化,这些变化及其追溯即所谓变更管理

巨变之下,回顾了近两年的历程,所思所想,记于下文。

养性与养气

20年冬季,身体不适,去看中医。诊断脉弦数,热邪亢盛,肝风内动之象。开了些药,听了一堆医嘱。

在狂奔的途中撞上了墙,一个踉跄,转身后,竟看到了歇斯底里的自己。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在工作中走了歪路,并且已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用时下的词描述为 "极度精神内耗"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托尔斯泰

与其这样内耗,不如先把个人技术提升的事情先放一放,将业余时间用来读一读书。于是买了一本想读很久的书《管子》。

我仍然记得,小学的苏教版课本上,有一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语出 《管子-牧民》,老师给我们讲了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的历史,并诵读了部分章句,并告诫我们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这部鸿篇巨著。

买这本书的理由很片面:找一本感兴趣又难读的书来磨性子。先秦文章,词句远比唐宋时期晦涩。理念振聋发聩,章句浩然磅礴,对我而言是不二之选。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公司的管理,团队的做事方式。并且真正理解一个道理:“不要陷在自己的世界中钻牛角尖,要去和高人探讨,如果不能和真人讨论,就去读高人的书籍”。

从这时起,开始了养性、养气。

作者按:方法上不必强求一致,如果读者诸君能够旁证自身,发现也应该做出自我调整,养性、养气,那么本章节就真正触达有缘人了

中庸中提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通俗地讲,养性就是控制情绪,适度地释放,有节制,达到很平和的状态。而养气是养浩然气,知善恶辩是非明黑白,不可一味和稀泥。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 滕文公

价值证明的陷阱

再后来,我入职了新公司。此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在工作中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但如何体现出价值 -- 价值证明问题

可能在大部分公司,都有这样的不利因素:需要打工人自己举证自己的价值

一旦陷入到这样的怪圈中,永远是吃亏的。

你如何证明自己本职工作做得很出色?

你如何证明你做了本质工作之外的内容,并对公司产生了价值?

你如何证明……

上面的BOSS无非是想用这种方式逼底层人内卷罢了,只要你去想了,你就输了。

公司的核心是商业化,不要奢求他人能管理好贪欲

目标契合与捆绑

而解法也不难,让上级无法否认你的价值即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上级很轻易就可以否定别人的价值,那么就可以考虑换工作了。

可以将目标分成两部分:

  • 一部分是明面上的,紧扣上级的考核点,对齐公司的核心价值,如果公司的核心价值很低,那么也可以考虑换工作了。
  • 另一部分是私下里的,用于个人成长。时下难以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人总要成长。这部分目标是朝下一个职位的模板对齐的
    • 能融合进当前工作的,就将其打造为超预期
    • 不能融合的,就需要付出个人时间了

以这种方式切入,上级难以否定你所创造的价值(否则是自我否定),公司也难以否定全员价值。与此同时,自己也可以借机成长(达成自我目标)。不可否认,这一方式可以避免自己浪费精力,好钢永远用在刀刃上。

日常需要留意:

  • 商业画布,但一般难以接触,甚至没有明确
  • 业务布局、产品规划,用于分清主次
  • 市场分析、一般也难以接触,留心Boss们的分享
  • 各种大会,先听出基调和逻辑,用正说反说折中说去拆解话术,还原真实想法

结语

近半年,也常和朋友聊中年危机之类的话题,时常感慨万千,虽然还有几年才到年纪,但总要先做好准备。

这次的思考比较随性,并未仔细提炼主题并围绕行文,个人观点大体如下:

  • 大部分公司管理者认为程序员是"生产工具",并且利用各种方式让人成为高产的工具
  •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打破这一点。关键在于形成自我核心价值观、逻辑体系自洽。就可以免疫PUA等手段,并且不露于形色
  • 读书、读好书是一种有效方式
  • 规避自我证明价值这类陷阱
  • 用"目标契合与捆绑" 这一方式,在工作中不浪费精力

Copyright ©leobert-lan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modified at: 2023-10-04 21:36:20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