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系列:View体系认知(一),内容是如何正确被展现出来的--视觉呈现概览

前言

这是View体系认知子系列的第一篇,这一篇会探知Android中,是通过怎么的设计 让视图正确呈现在屏幕上的。

关于三思系列

关于View系列 极力建议读者了解一下 为什么撰写这个系列

考虑到博客不适合做大量的代码展现,我会以 WorkShop 的形式展现这些代码。链接

我们知道,在GUI编程中,必然存在一套试图体系内容,Android中也有一套,抛开掉底层内容,和Compose中的内容, 我们这一篇,一同探究下 Framework中,View体系 如何做视觉呈现


补充:2021-02-22

感谢读者 鲁班贼六的建议,补充内容导图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 View 的 measure 机制上花费了不少篇幅。本文尝试先抛开 Android已有知识体系,模拟 从现实情况思考,以建立认知体系的情况。

所以文章的内容编排和导图有一定出入。

正确显示一个任意界面/display_content.png)

注:本文中不涉及:

  • Canvas绘制基础
  • 屏幕渲染底层机制

我们会先思考,如何描述一个任意的界面,引出 View 继承体系,和 View-Tree 视图树。

再逆推一波:当界面被描述后,需要正确显示存在以下三步:

  • 正确内容 绘制在 正确位置
    • 本文中,Widget的内容绘制略
  • 依据布局规则,确定布局位置。 显示大小 也可以算作 布局规则 的范畴
  • 测量显示大小

我们会先从现实情况出发,思考并设计一种可行的 测量规则 ,并不断完善它,重点在于:

  • 理解 这种设计是如何 演化 得来的
  • 明白 测量本身就和 布局规则 有关,布局规则 会影响到测量过程

如果读者对 某些内容 已经打下 坚实的基础,建议 选择性泛读。


如何描述一个任意的界面

假如我们现在对Android的内容一无所知,如何描述 一个 任意的界面

  • 无论我们要达成什么效果,必然存在一个虚拟窗体,和物理屏幕相对应
  • 系统层面抽象的绘制呈现过程,一定需要通过 这个 虚拟窗体,而我们描述的界面内容,会被放在窗体中
  • 按照 面向对象思想单一职责原则,描述 这个窗体 的类,假定被称为 Window,一定和描述视图的类 不是同一个。假定视图类被称为 View
  • Window可以获知内部View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

方案1:构建一个上帝类,它全知全能,能够 记录表达 任意的"文字"、"图片"、"区块"等信息。

方案2:构建一个简单类 View,它有方式知道自己多大,并抽象了视图内容绘制,可以在内部放置子 View,并有方式确定如何放置;

显然,方案1不可取。我们细化方案2.

此时,我们做出了一个假设:View拥有3个能力

  • 测算自身大小
  • 可以放置子View;并知道其所在位置,即拥有 布局能力
  • 准确的知道如何绘制自身所代表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将 任意界面 拆分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用 来表达。

目前我们约定:

  • 每个 View 只能有 一个 双亲
  • 作为双亲的 View,仅用来描述 布局信息
  • 实际 可视可交互View, 描述其代表的内容信息

于是 描述任意界面 的问题,就可以用 描述一棵树 来解决。

注:目前这个约定还很粗糙,但是不影响我们进行问题认知

树的存储方法有3种:

  • 双亲表示法
  • 孩子表示法
  • 孩子兄弟表示法

以及基于以上方法的改进版本

为了更加方便地向上和向下检索,我们使用 双亲孩子表示法 这一改进版本。

细化方案2,ViewGroup和Widget,各司其职

按照我们上面对树的约定

我们按职责细分:

  • 一部分View 专注于对子View的布局能力,而不再表达 "文字"、"图片"等内容信息,我们将其抽象为子类 ViewGroup。因为没有具体表达 如何放置子View规则,所以它是抽象类

  • 非包含子View 的,表达"文字"、"图片"等特定信息的View,归纳为Widget。

小结:在上面的阶段性成果中,我们已经细化了方案,用树的形式,描述了界面的结构和内容。 存在一个预设的ViewGroup,作为树的根节点。

下面我们先给出一些伪代码。

open class View {
    var parent: View? = null

    //绘制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Draw(canvas: Canvas) {

    }

    //布局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Layout(changed: Boolean, l: Int, t: Int, r: Int, b: Int) {

    }

    //测量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Measure(widthMeasureSpec: Int, heightMeasureSpec: Int) {

    }
}

abstract class ViewGroup : View() {
    protected val children = arrayListOf<View>()

    abstract override fun onLayout(changed: Boolean, l: Int, t: Int, r: Int, b: Int)

    fun addView(view: View) {
        if (view.parent != null)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view has a parent")
        }
        children.add(view)
        view.parent = this
    }

}

测量大小

接下来我们设计测量大小的能力,

假定有一个显示文字的View,他可以测算自身的大小,但这有3种可能:

  • 恰好装下文字内容
  • 被指定了大小,但和第一种大小不一致,这又分两个情况:
    • 人为指定的明确值
    • 被限定的区域,比如无法超过屏幕大小

此时仔细思考一下,对于一个 View-tree 而言,测量每一个节点大小的意义是什么?

准确的完成布局完成自身的绘制

但是有很重要的一点: 屏幕的大小,屏幕的大小是 固定的明确的,这意味着,界面能够单次展示的最大 区域已经固定。

同理,对于一个有 Parent 的 View,原则上来说,它的展示区域也被限定在 Parent的区域中。

但是仔细一想,这并 不合理 啊,有一种革命式的交互: 滑动 ,可以用有限的窗口,展示无限的内容。

所以,我们先记住 一个情况

不同类型的ViewGroup,对应着不同的布局特性,他们对待 子View 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可以表现为

  • 子View 可以 要求 比自身大 的展示大小,最终满不满足以及如何满足是之后的事情。
  • 子View 可以 要求 比自身大 的展示大小,但是要了也不给。

这时我们可以总结一个结论,展示和绘制一个内容时,有两组大小需要被考虑:

  • 内容本身的大小
  • 用于展示的区域大小

同样的,当一个 View 或者 ViewGroup,称之为A 被置于 ViewGroup B 中时。

A的大小就是内容本身的大小,B的大小就是用于展示的区域大小,递归思考之后,整个View-Tree都是这样。

显然,测量工作从树的 根节点开始,按照经验,可以使用 深度优先 完成整个测量工作。

我们希望得到的,是每个 View 所对应的 展示区域大小。按照刚才举的例子分析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指定View的展示大小:

  • 一个明确值
  • 相对值:刚好能够放下它的内容 -- wrap_content
  • 相对值:撑满 Parent 的空间 -- match_parent

并在测量时,得到准确的结果。

我们再思考这几个取值场景:

对于Child而言,

  • 设置了 展示大小为 明确值,毋庸置疑,测量时一定可以得到这个明确值
  • 设置了 展示大小为 match_parent, 因为测量是从 Parent 到 Child, 所以,对于Child 而言,只要Parent的测量工作已经完成, 即 Parent 已经测算出自己的 精确大小, 那么Child使用 match_parent 是可以得到明确值的。但如果Parent没有完成测算,我们先不思考这个问题
  • 设置了 wrap_content,显然,要先测算出 其内容 的大小,才能得到 显示区域明确值

注 上面这一段内容,非常重要,值得仔细思考。另:上述的内容中,我们先忽略掉 可能存在内边距

刚才我们还有一些没有考虑的内容:

Parent 没有完成测算,Child 设置了 match_parent

那么,至少我们可以确定 Parent 不可能 指定了 显示大小明确值,至于其他的情况,需要用数学归纳法 讨论嵌套,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根节点 的ViewGroup,我们可以得到 显示大小明确值,按照刚才的讨论,其子View,使用 match_parent 或者 明确值 时,结合Parent 信息,可以得到 明确值

只有当其为 wrap_content 时,需要继续测量其内容,再根据内容的大小,确定自身显示大小。

可以确定,当树中的一个节点为wrap_content 时,将该节点作为根节点,取出子树,当该子树的 所有分支 都能够找到满足 条件R 的节点时, 该根节点能够确定自身需要的显示大小。

条件R为:该View

  • 指定 显示大小为 match_parent 或者 明确值
  • 或者其 布局要求 能够让 parent 大小撑满至一个 明确值

上面这一段内容有点长,适当消化一下

此时,我们可以做出一点约定:

Parent 多承担一点责任,结合自身情况,和Child情况,先确定一下,Child是否可以得到明确的显示大小,

  • 如果不可以,就将自身信息传递给Child,让它向下继续处理
  • 如果可以,那么 Parent 可以得出Child的显示大小, 注意 不同类型的Parent,应该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这在前面提到过

确定测量规则

经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可以拟定测量规则了。

  1. 测量必然从一个明确自身展示大小 的 ViewGroup 开始
  2. 对于一个子View -- A,当其 Parent -- P 判断出 A
    • 可以得到 明确的 显示大小时,将 该信息: 可准确得到结果 + 结果值 传递给 子View A; 注意,结果值是 Parent 按照自身规则计算的,和子View要求的可能不一致
    • 否则,将 P 的 自身大小你还需要继续测量以得到结果 的信息传递给 子View A。
  3. 对于一个Parent,如果它是 wrap_content,则需要在子View 的显示大小都确定时,再计算自身大小。
  4. 只要View-Tree中还 存在 未确定 自身 显示大小 的节点。就需要从根节点开始,继续遍历处理测量。

让表达更加准确一些,可准确得到结果EXACTLY 代替。 你还需要继续测量以得到结果AT_MOST 代替。

不言自明,AT_MOST 意味着会给定一个最大值。意味着:家族中的直系长辈 已经帮它 限定了人身自由。

方便准确表达,将他们称为 测量模式,简称 mode

  • EXACTLY:Parent 已经为 Child 决定了显示大小,按照规则,Child 应当使用 Parent 给定的值
  • AT_MOST:Parent 已经为 Child 决定了最大显示大小,按照规则,Child 自行决定使用 最大不超过该值 的显示大小

方便表达, 将 显示大小 简称为 size

显示和屏幕像素数量有关,显然,该数量是自然数范畴。size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 Int值 准确表达,极少数情况下,大到越界,但极不合理。

若使用对象封装 modesize,会出现大量的对象创建,这一点都不优雅,可以将 Int 分为 高位区域低位区域 分别表达 modesize 这也是Android中采用的设计

考虑到 测量模式 中,还可能存在 Parent 不约束 Child 的情况。

我们使用一个 32位Int高2位 标识 mode低30位 标识 size

进一步优化以减少遍历

规则的第4点中,是通过 迭代 的方式,完成整个树中所有节点的测量,按照实际分析,我们可以用 递归 来简化。

我们约定, 对于一个 设置了 wrap_content 的尾端节点,如果它没有实质的内容物,我们也认为它 已经测量出了 需要的展示大小

那么在一次递归中,我们就可以完成整个树的测量。

的过程中,仅有设置为 wrap_content 的 Parent角色 无法完成准确测量,而 尾端节点 必然完成了自身的测量。

开始 的过程,我们可以确定,每 到一个 Parent,

  • 已经完成测量的继续
  • 没有完成测量的,它的 Children 都完成了测量,则按照 wrap_content 的定义,它必然可以完成测量,然后继续

最终整棵树完成测量。

完善规则,再添加一种mode

前面我们提到了 滑动 这一交互形式,可以利用 有限的 展示空间,显示 无限的 内容。

即,我们会遇到一些场景,Child 并不会收到 Parent 的制约。更加准确的说,是 内容 不受到 呈现主体 在显示空间上的制约。

而这个场景,超越了 EXACTLYAT_MOST 两种测量模式的功能,我们还需要一种配套的测量模式:

UNSPECIFIED,即 Parent 不约束 Child,Child按照自身情况,自行测算。

注:对于 UNSPECIFIED不要 强行结合场景,尤其是 不要 利用 warp_content或者 match_parent的概念去理解。他们虽然有一些关联, 但并不是一个范畴的内容,也不可以相互推导。

因此,我单独将其拎了出来。

编码以验证

参考Android中FrameLayout的布局规则,它对于Child要求的大小为: 子View 可以 要求 比自身大 的展示大小,但是超过自身显示范围的不予显示。 所以,不 按照自身情况 调整 子View的 size

先给View添加一些必要的内容:

open class View {

    companion object {
        const val layout_width = "layout_width"
        const val layout_height = "layout_height"
        var debug = true
    }

    var tag: Any? = null

    var parent: View? = null

    val layoutParams: MutableMap<String, Int> = mutableMapOf()

    var measuredWidth: Int = WRAP_CONTENT

    var measuredHeight: Int = WRAP_CONTENT

    val heightMeasuredSize: Int
        get() = android.view.View.MeasureSpec.getSize(measuredHeight)

    val widthMeasuredSize: Int
        get() = android.view.View.MeasureSpec.getSize(measuredWidth)

    val heightMeasureMode: Int
        get() = android.view.View.MeasureSpec.getMode(measuredHeight)

    val widthMeasureMode: Int
        get() = android.view.View.MeasureSpec.getMode(measuredWidth)


    private var measured: Boolean = false

    fun isMeasured() = measured

    //绘制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Draw(canvas: Canvas) {

    }

    //布局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Layout(changed: Boolean, l: Int, t: Int, r: Int, b: Int) {

    }

    fun measure(widthMeasureSpec: Int, heightMeasureSpec: Int) {
        if (!measured) {
            onMeasure(widthMeasureSpec, heightMeasureSpec)
        }
    }

    //测量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Measure(widthMeasureSpec: Int, heightMeasureSpec: Int) {
        setMeasuredDimensionRaw(widthMeasureSpec, heightMeasureSpec)
        debugMeasureInfo()
    }

    protected fun debugMeasureInfo() {
        if (debug) {
            Log.d(
                "view-debug",
                "$tag has measured: $measured, w mode:${getMode(widthMeasureMode)}, w size: $widthMeasuredSize " +
                        "h mode:${getMode(heightMeasureMode)}, h size: $heightMeasuredSize "
            )
        }
    }

    protected fun setMeasuredDimension(measuredWidth: Int, measuredHeight: Int) {
        setMeasuredDimensionRaw(measuredWidth, measuredHeight)
    }

    private fun setMeasuredDimensionRaw(measuredWidth: Int, measuredHeight: Int) {
        this.measuredWidth = measuredWidth
        this.measuredHeight = measuredHeight
        measured = true
        if (debug) {
            Log.d(
                "view-debug",
                "$tag mark has measured: $measured"
            )
        }
    }
}

添加一个FrameLayout:

class FrameLayout : ViewGroup() {
    override fun onLayout(changed: Boolean, l: Int, t: Int, r: Int, b: Int) {
    }

    override fun onMeasure(widthMeasureSpec: Int, heightMeasureSpec: Int) {
        //handle horizon
        val widthMode = View.MeasureSpec.getMode(widthMeasureSpec)
        var widthSize = View.MeasureSpec.getSize(widthMeasureSpec)

        var wMeasured = false
        var hMeasured = false
        when (widthMode) {
            View.MeasureSpec.EXACTLY -> {
                // widthSize 即为Parent 为此决定的准确值,直接采用
                wMeasured = true
            }
            View.MeasureSpec.AT_MOST -> {
                // 需要再次测量,但可以保存该信息了
                measuredWidth = widthMeasureSpec
            }
            else -> {
                throw IllegalStateException("暂不支持测量模式:$widthMode")
            }
        }

        //同理处理 vertical方向

        val heightMode = View.MeasureSpec.getMode(heightMeasureSpec)
        var heightSize = View.MeasureSpec.getSize(heightMeasureSpec)

        when (heightMode) {
            View.MeasureSpec.EXACTLY -> {
                hMeasured = true
            }
            View.MeasureSpec.AT_MOST -> {
                measuredHeight = heightMeasureSpec
            }
            else -> {
                throw IllegalStateException("暂不支持测量模式:$widthMode")
            }
        }

        if (hMeasured && wMeasured) {
            setMeasuredDimension(widthMeasureSpec, heightMeasureSpec)
        }

        children.forEach {
            val childWidthMeasureSpec = makeMeasureSpec(widthMode, widthSize, it.layoutWidth)
            val childHeightMeasureSpec = makeMeasureSpec(heightMode, heightSize, it.layoutHeight)
            it.measure(childWidthMeasureSpec, childHeightMeasureSpec)
        }


        if (!hMeasured || !wMeasured) {
            var w = 0
            var h = 0
            children.forEach {
                if (!wMeasured)
                    w = maxOf(w, it.widthMeasuredSize)

                if (!hMeasured)
                    h = maxOf(h, it.heightMeasuredSize)
            }

            if (wMeasured)
                w = widthSize

            if (hMeasured)
                h = heightSize

            setMeasuredDimension(
                View.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w, widthMode),
                View.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h, heightMode),
            )
        }
        if (!allChildHasMeasured())
            throw IllegalStateException("child 未全部完成测量")

        debugMeasureInfo()
    }

    private fun makeMeasureSpec(mode: Int, size: Int, childSize: Int): Int {
        // 参考Android中FrameLayout的布局规则,它对于Child要求的大小为:
        // 子View 可以 要求 比自身大 的展示大小,但是超过自身显示范围的不予显示。
        // 所以,不 按照自身情况 调整 子View的 size
        val childMode = when (childSize) {
            WRAP_CONTENT -> View.MeasureSpec.AT_MOST
            else -> View.MeasureSpec.EXACTLY

        }

        val childSize2 = when (childSize) {
            WRAP_CONTENT -> size
            MATCH_PARENT -> size
            else -> childSize
        }
        return View.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childSize2, childMode)
    }

    private fun allChildHasMeasured(): Boolean {
        val i = children.iterator()
        while (i.hasNext()) {
            if (!i.next().isMeasured())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以上代码 结合前面的规则 理解下即可

目前还没有到LayoutParam的阶段,我们将 必要的布局信息 声明在 map 中存储。

我们适当添加添加一些助手类,以建立View-tree

enum class Mode(val v: Int) {

    /**
     * Measure specification mode: The parent has not imposed any constraint
     * on the child. It can be whatever size it wants.
     */
    UNSPECIFIED(0 shl 30),

    /**
     * Measure specification mode: The parent has determined an exact size
     * for the child. The child is going to be given those bounds regardless
     * of how big it wants to be.
     */
    EXACTLY(1 shl 30),

    /**
     * Measure specification mode: The child can be as large as it wants up
     * to the specified size.
     */
    AT_MOST(2 shl 30)
}

class A {
    companion object {
        fun getMode(v: Int): Mode {
            Mode.values().forEach {
                if (it.v == v)
                    return it
            }
            throw IllegalStateException()
        }
    }
}

以上代码不言自明

typealias Decor<T> = (v: T) -> Unit

val MATCH_PARENT: Int = android.view.ViewGroup.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val WRAP_CONTENT = android.view.ViewGroup.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var View.layoutWidth: Int
    get() {
        return layoutParams[View.layout_width] ?: WRAP_CONTENT
    }
    set(value) {
        layoutParams[View.layout_width] = value
    }

var View.layoutHeight: Int
    get() {
        return layoutParams[View.layout_height] ?: WRAP_CONTENT
    }
    set(value) {
        layoutParams[View.layout_height] = value
    }


fun root(): ViewGroup = FrameLayout().apply {
    this.layoutWidth = 1080
    this.layoutHeight = 1920
}

inline fun ViewGroup?.frameLayout(decor: Decor<FrameLayout>): ViewGroup {
    val child = FrameLayout()
    child.let(decor)
    return this?.apply { addView(child) } ?: child
}

inline fun ViewGroup.view(decor: Decor<View>): ViewGroup {
    val child = View()
    child.let(decor)
    return this.apply { addView(child) }
}

用以实现树结构描述的助手,不言自明

偷个懒,不设计单元测试了,构建一个结构:

class ViewTest {

    @Test
    fun testMeasure() {

        val tree = root().frameLayout { v1 ->

            v1.tag = "v1"
            v1.layoutWidth = MATCH_PARENT
            v1.layoutHeight = WRAP_CONTENT

            v1.frameLayout { frameLayout ->
                frameLayout.tag = "v2"
                frameLayout.layoutWidth = MATCH_PARENT
                frameLayout.layoutHeight = WRAP_CONTENT

                frameLayout.view {
                    it.tag = "v3"
                    it.layoutWidth = 200
                    it.layoutHeight = 300
                }

                frameLayout.frameLayout {
                    it.tag = "v4"
                    it.layoutWidth = WRAP_CONTENT
                    it.layoutHeight = WRAP_CONTENT
                }
            }
        }

        tree.tag = "root"


        tree.measure(
            View.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1080, View.MeasureSpec.EXACTLY),
            View.MeasureSpec.makeMeasureSpec(1920, View.MeasureSpec.EXACTLY)
        )
        assert(tree is FrameLayout)
        assertEquals(true, (tree as FrameLayout).allChildHasMeasured())
    }
}

直接看一下日志输出的信息:

I/TestRunner: started: testMeasure(osp.leobert.blog.code.ViewTest)
D/view-debug: root mark has measured: true
D/view-debug: v3 mark has measured: true
D/view-debug: v3 has measured: true, w mode:EXACTLY, w size: 200 h mode:EXACTLY, h size: 300 
D/view-debug: v4 mark has measured: true
D/view-debug: v4 has measured: true, w mode:AT_MOST, w size: 0 h mode:AT_MOST, h size: 0 
D/view-debug: v2 mark has measured: true
D/view-debug: v2 has measured: true, w mode:EXACTLY, w size: 1080 h mode:AT_MOST, h size: 300 
D/view-debug: v1 mark has measured: true
D/view-debug: v1 has measured: true, w mode:EXACTLY, w size: 1080 h mode:AT_MOST, h size: 300 
D/view-debug: root has measured: true, w mode:EXACTLY, w size: 1080 h mode:EXACTLY, h size: 1920 
I/TestRunner: finished: testMeasure(osp.leobert.blog.code.ViewTest)

考虑到 一组 Parent 和 Child 有9种组合,我们全部验证一下。限于篇幅就不放代码和结果了


小结:上面通过很长一段篇幅,让我们在 抛开Android的知识 的前提下:

  1. 思考了如何设计一套系统,用以描述任意的界面

根据经验确定了使用 视图树 的方式,进行界面的描述,并意识到,应用 不同的类 来封装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完成界面描述工作。

  1. 思考了描述尺寸的 两种方式三种取值类型,并延伸出 测量 视图树 每个节点的 显示大小 问题。

从现实角度出发,得出一种测量方式,并进行了优化,得出结论:

  • 测量过程从 Parent 到 Child。Parent 结合自身情况和 Child的情况,为 Child 决定测量的模式mode, 以及 EXACTLY 模式下的精准值 和 AT_MOST 模式下的 最大值 参考值

    • 从 Parent 到 Child 表现为:测量的入口为 measure(),其中封装了调用自身onMeasure() 的逻辑, 具体ViewGroup 类覆写 onMeasure() 并调用 Child的 measure() 方法,传递测量过程
    • 显示大小的 测量布局规则 有关
  • 通过一次递归即可测量出视图树每个节点的显示大小

至此,我们对这套测量机制已经有了足够的认知,但是请注意,它还没有被完善。

确定布局位置

在前面,我们思考了一套可行的测量方案,其中我们提到:一个情况

并且,提出了条件R, 我们在其中提到了一个概念: 布局规则

结合我们的经验,不同的GUI中,都会有布局规则体系。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布局需求,均抽象了不同的布局类,以实现不同的规则。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不同的规则下,ViewGroup 对 子View 的测量是不同的。

这很合理,测量的目的 是为了 正确布局,不同的布局规则,具有特定的测量规则。

使用 LayoutParams 描述布局规则和信息

在前面,我们参考Android 建立了 FrameLayout 类,实现了 帧布局 的规则, 当然,这一种规则还不足以处理各种界面布局需求,还有更多的ViewGroup子类 等着我们实现。

换个说法:当 一个View 被 添加到 一个ViewGroup 中时,需要按照该ViewGroup的布局规则,阐述自身的布局信息. 必要信息不可缺省

显然,

  • 按照面向对象思想,布局规则簇 应该被封装为类,称之为 LayoutParams
  • 按照单一职责原则,不同的布局规则,对应不同的ViewGroup子类,也对应不同的 LayoutParams类,显然这是一一对应的
  • 按照依赖倒置原则,View 的 layoutParam 依赖于 抽象,而不是某个规则的具体类;
  • 按照里氏代换原则,LayoutParams的继承关系,和ViewGroup的继承关系应当是对应的;

按照经验,我们会写出如下代码,一个 必须指定宽高规则ViewGroup.LayoutParams 基类

而视图 可以 存在 内、外边距,这可以被认为是 基本规则

继续为FrameLayout 加上 重力 规则。

我们很快写出如下代码:

abstract class ViewGroup : View() {
    open class LayoutParams(var width: Int, var height: Int) {

    }

    open class MarginLayoutParams(width: Int, height: Int) : LayoutParams(width, height) {
        var leftMargin = 0

        var topMargin = 0

        var rightMargin = 0

        var bottomMargin = 0
    }
}

class FrameLayout : ViewGroup() {
    class LayoutParams(width: Int, height: Int) : ViewGroup.MarginLayoutParams(width, height) {
        val UNSPECIFIED_GRAVITY = -1

        var gravity = UNSPECIFIED_GRAVITY
    }

    override fun onLayout(changed: Boolean, l: Int, t: Int, r: Int, b: Int) {
    }

    override fun checkLayoutParams(layoutParams: ViewGroup.LayoutParams): Boolean {
        return layoutParams is LayoutParams
    }

    override fun generateDefaultLayoutParams(): ViewGroup.LayoutParams {
        return LayoutParams(MATCH_PARENT, MATCH_PARENT)
    }
}

并对原先的Demo工程进行重构, 限于篇幅,略去相关代码

注:按照里氏代换原则,我们定义的 LayoutParams 体系在使用中时,可能会遇到 输入不符合期望 的问题。此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契约式设计

使用契约式设计,类中的方法需要声明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前置条件为真,则方法才能被执行。而在方法调用完成之前,方法本身将确保后置条件也成立。

于是,在ViewGroup 体系中,设计了:

  • checkLayoutParams(layoutParams: ViewGroup.LayoutParams): Boolean
  • generateDefaultLayoutParams(): ViewGroup.LayoutParams

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契约:

  • 输入的LayoutParams 必须满足约束,否则抛出异常
  • 输入的LayoutParams 需要满足约束,否则使用默认规则

获得布局规则信息、按照ViewGroup 的布局规则进行布局

至此,我们已经理解了:

  • 使用视图树描述一个任意视图
  • 用不同的 ViewGroup 子类描述不同的布局,他们具有特定的布局规则;用不同的 Widget 展现不同的内容
  • 一种 测量视图树各个节点显示大小 的测量方式
  • 不同的规则,决定了显示大小测算的细节有所不同
  • 使用LayoutParams 描述布局规则信息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接受设定:

存在一个机制,可以正确地解析 视图树各个节点 中申明的 布局规则信息,这些信息,会存储在正确的 LayoutParams 对象中,被对应的节点所持有,以待使用。

这个机制,我们先忽略。

按照刚才获得的经验,布局和测量的过程类似,

我们定义 layout()onLayout() 方法

open class View {
    open fun layout(l: Int, t: Int, r: Int, b: Int) {
        //todo
    }

    //布局能力
    protected open fun onLayout(changed: Boolean, l: Int, t: Int, r: Int, b: Int) {

    }
}

对于参数,约定为:

  • l Left position, relative to parent
  • t Top position, relative to parent
  • r Right position, relative to parent
  • b Bottom position, relative to parent

在完成了 大小测试布局规则解析 的前提下,这些相对值的计算并不复杂。

我们约定,实际的布局逻辑,在onLayout中完成,而layout方法,用于实现 前置条件,onLayout调用 和 状态维护

对于 ViewGroup 而言,需要遍历Children,为每个 Child,使用其显示大小信息&布局规则信息,确定其布局位置,即 l,t,r,b 四个参数值。 调用 Child 的 layout() 方法。

对于 Widget 而言,则是需要决定Content的展示区域,因为 Content 不再是 View,不再需要继续向下调用 layout 方法。

至此,所有的准备工作均已完成,接下来,就是绘制工作。

最后一步,绘制在正确位置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得到了视图树每个节点的正确位置,此时,只需要将内容绘制在对应位置,即可通过屏幕呈现在用户眼前。

按照之前的经验,我们定义:

  • draw(canvas:Canvas) 方法,封装整个绘制流程
  • onDraw(canvas:Canvas) 方法,实现内容的绘制
  • 如果在ViewGroup中覆写onDraw(canvas:Canvas) 同时 实现 自身内容的绘制例如背景 ,和 分发 Child 的绘制,这并不符合开闭原则 故而添加 dispatchDraw(canvas: Canvas) 用以实现 分发 Child 的绘制

其实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对 正确展示内容 有了比较完善的认知,绘制的内容,理解不复杂,但内容很庞杂,本篇就不再展开了。

展望

本身还计划再写如下内容的:

  • 和Framework中的实现思路进行对比
  • 编码验证布局规则 等

限于篇幅,这些内容被择掉了。不过我会将一些 编码验证的内容以 WorkShop 的形式展现。

下一篇,会对 View体系的 交互 功能进行探索。点关注不迷路

注:关于WorkShop的内容,原定计划是配合博客中的知识体系,独立建立一套 简单的可视交互 系统。用以验证和帮助理解 Android-View 体系的知识。

希望今年的业务时间还能比较充裕。

Copyright ©leobert-lan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modified at: 2022-04-07 22:13:30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